6+6等於多少?12!我們都認為是12,那明明就是12嘛!還什麼「我們認為是12」這麼饒舌。


小乖伸出大拇指問我:「媽媽,這是多少?」「1」我回答。


小乖伸出大拇指和食指,問我:「媽媽,這是多少?」「7」我說,「不對,是2。」因為只有兩根手指頭。想想也對,兩根手指就是2,只不過我的印象是7。


小乖伸出大拇指、食指和中指,問:「媽媽,這是多少?」「3」我說。「對,3。」這次我用他的邏輯去思考,得到了他的認同。


小乖伸出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和無名指,又問:「媽媽,這是多少?」「4」我說。「對,是4。」看!沒錯吧!


五根手指就是5,不容置疑。


重點來了。


按照小乖的邏輯判斷下去,6應該要有六根手指頭,結果,他比了大拇指和小指問我:「媽媽,這是多少?」「6」我說,這次他跳脫他的邏輯,我以為他回到我個人的認知上,所以我很自信的回答「6」。「不對,是2。」小乖說,那雙大眼骨碌碌的轉,我就知道,上當了。


「是2嗎?」我問。「對,2。」小乖說。


還沒完呢!


接下來,小乖兩隻手比出大拇指和小指,問我是多少,我說:「4。」小乖說:「答對了!」可是我又問他:「通常我們伸出大拇指和小指的意思是6,而你這樣比是兩個6,兩個6應該就是12。其實媽媽認為是12。」接著我又說:「你說4媽媽認為也有道理,因為你比出了4根手指頭。」


小乖得到我的認同,開心的跑開,我知道他一定是要去找哥哥或是爸爸,說服他們同意他的想法。


結果,同樣的問題,BOY在小班問過我,漸漸長大,他認同社會化的發展,所以他說伸出大拇指和小指是代表6。


還沒完喔!


小乖跑去問爸爸,爸爸被他唬得一愣一愣,當然這是假的,爸爸很好說話,同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。可是哥哥就不是這樣了,接著兩兄弟開始爭辯,誰會贏?誰贏無所謂,重點是,誰有道理才是真的。


小乖說是4的想法得不到哥哥的認同,哥哥說是12,就這樣你來我往互不相讓。


到最後,小乖還是堅持是4,哥哥問他:「你有6顆巧克力,媽咪再給你6顆巧克力,這樣你有幾顆?」10以內的加法對小乖來說不難,超過10要借用腳指頭或是其他人的手。哥哥還拿了張圖畫紙畫給他看,先畫6個圈再畫6個圈,要小乖數算是多少,並且寫上6+6=12。小乖說:「12顆。」「那就對啦!是12。」哥哥說。


可是小乖還是認為4,哥哥堅持是12。哥哥又說了:「你說6+6=4,那你剩下的8顆巧克力就送給哥哥吃好了。」小乖哇哇叫不同意,好像真的有12顆巧克力在眼前。哥哥繼續說:「那你說6+6等於多少?」小乖說「12」,「你看吧!」哥哥很得意呢!


其實,小乖在乎的不是6+6等於多少,他在乎的只是他那兩隻小手比出來所代表的意義,就這麼簡單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drey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