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久以來,我們都被強迫學習凡事要快、狠、準,連思考、說話,甚至道歉也不例外。


撞上別人,我們要趕緊說對不起,以示對對方的尊重,也表示個人是個有禮貌的人。對陌生人如此,對熟悉的家人與朋友也如此。好像一句對不起,可以將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,可以抵消一切的粗心過錯。我不是說不要有禮貌,只是常感到自己在無心之過之後,即使盡可能做了彌補,但還是因為少了一句「對不起」被誤會為沒誠意。我想,一臉的愧疚與「我感到很抱歉」這句話,應足以做為爭執的句點。


有一次,我聽見BOY很慌張的問小乖:「有沒有怎麼樣?」小乖低聲的說:「沒有!」我想BOY的「慌張」已經讓人感受到他是真的在關心弟弟,擔心弟弟是否受傷的態度,我以為這樣就算了,沒想到幾分鐘的平靜之後,小乖沒好氣的對哥哥說:「你還沒跟我說對不起耶!」BOY「喔!」了一聲,趕忙回他:「對不起!」結果,小乖才好像真的原諒哥哥,不再生氣了。


我覺得很有趣,原來這麼簡單的三個字,可以讓人不生氣,可以讓人輕易的就原諒對方的失誤。我們都希望自己是真心誠意的人,也期待對方如此。


可是,如果不小心將別人絆倒,我只要說對不起,還需不需要前去扶對方一把,詢問是否有受傷?或是打翻對方手裡的杯子,開水果汁濺了一身一地,我說一句對不起,要不要再幫忙清理乾淨?這很簡單,每個大人都知道該怎麼做,那孩子呢?有沒有被教導在對不起之後,還要有讓對方心理得到安慰的解決辦法。至於對不起自己的時候,有沒有學到以後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處理面對。


BOY是個小心謹慎的孩子,從小就不大會打翻杯子碗裡的東西,而他的無心之過,常是對自己,影響別人的情況比較少。打翻水打翻食物,反而是長大一些時,喜歡把時間壓縮,讓自己變得較為匆忙,失誤的機會增多。他常眼睛看著其他的地方,但手卻伸向桌上不知名的地方企圖找尋物品。「記得將眼光放在你正處理的事情上。」我必須常常提醒BOY。


「啊!媽媽對不起。」BOY老是一臉愧疚的說。「我接受你的道歉,但是你要道歉的對象不是我,是你本身的態度。」以前BOY不懂這句話的意思,現在他知道,把水打翻了,不是要先說對不起,而是先去拿抹布把周圍擦拭乾淨,然後記得再倒一杯水,小心且感謝的把它喝完。


只是一杯溫涼的開水倒還好,如果是一碗熱湯,該怎麼辦?


前幾天的一個晚上,我們到附近一家營業了一段時間的蒸餃店用餐,店內有電視,吸引了BOY的目光。我們家也有電視,可是我們在家幾乎不看電視,也沒電視節目看,或者說,我們在家可以做很多事,沒想要看電視。可是很奇妙,BOY到外用餐時,只要一看到電視,目光完全被吸了過去,喚不回來。


這一天,BOY眼睛看著海綿寶寶,當時我很想雞婆的請老闆關電視,可是人家有三個孩子,又要兼顧生意,我忍不下心來,也因為如此,便宜了BOY。整個用餐的過程中,BOY眼盯著電視,還記得要張口吃蒸餃,也還知道蒸餃沒了請媽媽在點一籠。BOY表示想喝酸辣湯的時候,我再三叮嚀他,請注意自己的碗,結果,整個碗(所幸只是免洗小碗)掉下去,BOY沒叫,這就算了,他的眼睛還盯著電視機。


爸爸生氣了,邊數唸邊幫忙擦拭,他雖表現出抱歉,但眼睛還不時往電視機的方向瞟去,爸爸更氣,看著爸爸在生氣,我也不好說什麼,無奈的笑笑請他自己處理好。「有燙到嗎?」我問他,他回說沒有,沒燙到我就放下心,弄髒的衣服洗一洗就乾淨了。


我們得趕在七點前到達「優人神鼓」表演會場,雖然離家很近,但還得多花十分鐘換洗,所以又再趕時間了。


我不在意是否多洗這套衣服,甚或是BOY打翻湯之後對我有任何的影響,因為這實在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。當我幫忙BOY在浴室脫掉沾滿酸辣湯的衣褲時,BOY微微彎下腰靠近我的臉頰說:「媽媽,對不起!」


「沒關係,只要你沒燙傷就好。」「剛打翻的時候有一點燙,一下就好了。」BOY說。「有點燙?你怎麼沒說呢?」我著急的問。BOY沒說話,我知道他怕我生氣,他也怕媽媽知道這個「有一點燙」對媽媽來說就是很燙,他不想讓我擔心。


「專心吃飯,然後再專心看電視。專心做每一件手上的事。」「好!」


怎麼我最近都在趕時間哪?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drey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