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電話聲響,牆上的時鐘指著六點二十分,輕嘆一聲,接起電話,電話那頭傳來英文老師的聲音:媽媽,Sean要補考,請你等電話再來接他。謝過老師,掛上電話,心,隱隱的疼。


曾經考慮過讓BOY唸森林小學,一個體制外,重視個人與生活的教育體系。但又擔心往後日子裡孩子對社會產生敵對與衝突,加上自己的心臟不夠強壯(我甚至演練過,如果孩子成天說著表現著我無力反擊的話語,我是否承受的住?),最後還是決定回歸體制內。


三年級,BOY學的英文是二十多年前我國一時的英文。BOY不下十次問我:「為什麼我現在要學英文?為什麼我不能在學校學就好?學英文有什麼用?以後我可以找不需用到英文的工作過活就好。」BOY忿忿不平,彼此僵持了近半年,現在仍維持一星期兩次的英文課。以前,我舉很多會英語的好處的例子給他聽,他聽不進去,現在他沒問我,是他知道他敵不過我的堅持,還是他體驗到會英語也是不錯的?


暑假新加坡之旅,他終於明白:原來不是只有金黃色或咖啡色頭髮的人才會說英文。原來,一下飛機,很多地方都聽不到國語的聲音。有一次在餐廳,BOY看著菜單一動也不動,突然抬起頭對我說:「媽媽,這家的漢堡很好吃嗎?為什麼那些客人都點漢堡和薯條?」還有一次在超市,他站在一對外國年輕人的旁邊,越靠越近,幾乎要黏上去,我遠遠的笑著看他。他發現我時,羞赧的跑過來說:「媽媽,他們找不到什麼什麼麵,還有玉米罐頭,我很想告訴他,可是我不好意思。」

我回想起之前和BOY兩人站在寒風中、細雨裡、艷陽下對立的情景。過了三十分鐘,BOY仍不肯進教室,即便主任與他談條件,即便他自己清楚:這次請假,下次還是得付出同樣的時間補課。我們不要求他這課後英語班的成績,只希望他對英語能有所認識,了解不同語言文化的環境與意境。老師總說他非常喜歡上課,一進教室,完全看不出來他有任何抗拒的表現與心理。他也總是融入上課,和大家一起搶答,一起歡笑。而他單單只是不願意上課,不願意再多花一些時間貢獻給四點以後的輔導。

那天,BOY突然告訴我:「媽媽,我好想學小提琴,可是我沒有時間。」他還想說的是:如果能夠不上英語而改上音樂,那有多好哇!我好想回答好,可是我不確定這是否恰當。可能可以不使用到英語,但是音樂卻是一輩子的陪伴。但理智卻又告訴我:BOY花在寫功課的時間的確很長,如果他能專心完成,一氣呵成,其實,他自行運用的時間真的足夠。這一點就是他得學習的課程。


英文班主任與老師對BOY的學習過程看在眼裡,通融BOY四點下課立刻過去寫英文作業並請助教幫忙複習,我們對老師們的耐心與愛心感念在心,我想BOY一定也有所領悟。


想起四點接BOY,用保溫杯裝了湯麵讓他在車上填飽肚子,正在成長的年紀,吃什麼都美味。七點回家再吃點東西,還得繼續完成學校的作業。我不喜歡他補考,但我不能告訴老師不要讓他補考,因為補考代表所有的作息都得往後延,因為違反規定與老師抗衡既是踰矩也失本分。也因為越夜越冷,希望他能早點回到家。


「媽媽,我回來了!」BOY大聲說。看著他滿臉笑容走進來,接著又滿足的吃完為他準備的煎餃。當他知道九點我必須帶弟弟去檢查牙齒的時候,他輕問一聲:「誰陪弟弟去?」我說:「我。」BOY微笑又安定的說:「媽媽,你陪弟弟去,爸爸陪我就好,我喜歡爸爸,我可以自己寫完功課。」「因為是臨時掛號,不知道幾點回來,你和爸爸先睡,但或許我們很快也說不定。」我再補充一句。BOY說:「我想你們回來的時候,我應該已經躺在床上了。」


孩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堅強,還要勇敢。如果我們捨得讓孩子吃苦,就把心軟換化為心疼,放在心中,轉換成安定,表現於行動中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drey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