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人人眼中幸福的人,而我也真的是。爸媽身體健康,姊妹感情和樂,老公疼到心坎,孩子平安快樂,還有一位看起來嚴肅但對我不賴的公公。可是我依舊不滿足,因為我的婆婆並不尊重我,常情緒話的對待我和我的先生。


婆對我不是很滿意,就像我對她有微詞。長久以來她都無法理解「為什麼我可以在家帶孩子,而不必幫忙工廠工作。」以前我總是忍著不說話,「反正孩子是我在帶,有什麼事妳兒子自然會說明白。」可是我發現不然,她的兒子就是我的先生,是個悶不吭聲埋頭做的人,「話不必說太多,自然而然會明白」是他的座右銘。但往往事與願違,我吃了暗虧,背了黑鍋卻渾然不知,這座橋樑,沒有盡到協調溝通的責任。


一直到生完小乖月子還沒做完,婆就到家裡來命令去工作了。一次,兩次,三次,她總是趁著老公去找客戶時來家裡下達指令,我一次兩次三次笑答等孩子大些,婆四次五次六次前來催促,我終於「開口」了。「媽,您認為,除了我還有誰會幫您呢?」也終於,婆不再勉強,她真的閉嘴了,因為她心裡明白「不管遇上什麼事,只有我會幫她」。這兩年多的時間,在這件事上我們彼此相安無事。


為什麼今天會提到這個問題,因為早上的一些互動讓我由感而發,記錄下來,替自己加油打氣。


今天是中元節,老公俗稱拜拜節。近來與婆互動良好,早已警惕自己過去幫忙。現在已經摸透了她的脾氣,我知道如果今天我不去幫忙,婆也不會說什麼,但是如果我去幫忙,她認為是應該的,可是她的小媳婦只管享福受疼愛就好。的確,提到小嬸我總有些酸溜溜的口氣,因為我太羨慕她能當婆的小媳婦。


這些能預料到的結果,我還是告誡自己:「做對的事情。」天曉得我多麼希望能回娘家幫忙媽媽。


算好時間,一進廚房,手腳俐落的按照婆的指令做完所有動作,站了一個半小時後,被小乖熱情的擁抱牽到客廳坐下來,心想一切都已安排就緒,雖然還有兩個鍋子未洗淨,吃兩片餅乾不為過吧?哪知才第二片餅乾送入口,就聽見廚房傳來砰乓的聲響,走進一看,原來是婆在生氣了。


「媽,我來啦!」婆一把將鏟子丟入水槽說:「自己喝的杯子自己洗乾淨,放在桌上佔位子。」「喔!」回頭瞧見婆把自己專屬的杯子洗淨放好,當下心裡有點難過,不是一家人嗎?為什麼要分誰洗誰的杯子呢?話說到這,又開始羨慕小嬸,婆會倒水給她,還幫她熱菜飯,而我,從未曾享受如此待遇。算了,這不是重點。


我繼續洗著大鍋大盆,我想應該是婆有滿意吧?「妳拿得動這個鐵鍋喔?妳還年輕啦有力氣,我老了拿不動了。」我知道她開始找她的廚房接班人,但我,不是時候。


到神明廳拜拜的時候,婆突然提到她越來越肥,胖就胖,怎麼說自己「肥」咧?事實上以六十歲媽媽的年紀來說,我兩個媽媽都不胖啊!「哪有?妳的身材很好了耶!還可以穿以前的衣服,好厲害!」雖然她的衣服一改再改的放大,但的確是「以前的衣服」啊!「哇!我好高興喔!妳說我身材很好喔!我真是太高興了。」婆是跳著燒香拜拜的。


以前,我會記得「婆對我的不客氣」;今天,我要記得自己慢慢進步的EQ。


甚至我還想,如果在進廚房見到婆丟鏟子的時候,我能說:「媽,因為我的腳很痠想坐一下,等會兒我會洗乾淨的。」(因為以前工作的關係造成靜脈曲張,但婆不知道。)如果能做到這樣,我想結果應該會更完滿。


正面去看待,積極去爭取,比巴望著等對方了解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,來得更有利更有效。


朋友問:「妳擁有的已經夠多了,為什麼還要去看那些沒有得到的部分?」我很珍惜握在手中的幸福,我想要的是改善那美中不足卻不時牽動我心弦的部分。一家和樂,不就是一個人幸福的源頭嗎?如此一來,孩子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,這種幸福感,是他們面對未來、突破困境的力量與勇氣。


「幸福是一個行動的概念,不僅僅只是空想而已。如果某個瞬間,我們感到不幸,那麼應該馬上轉向幸福的道路。不要只是呆呆的坐著承受現狀,應懷著幸福的意至,分析問題的緣由,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,將方法變成積極的行動。」──摘自於「不必犧牲自己也可以教出幸福的孩子」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drey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