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一次打BOY是在四月初,幾天後與老師提及此事時還透露出自己並不後悔打孩子,甚至,我覺得BOY在我那次打了之後變「乖」了,變得我說什麼都好的「乖」孩子。


老師說:「你可能覺得這個方法很好用,漸漸的,你就必須依賴這個方法教育孩子,孩子也會不斷的嘗試用其他方式來測探你的底線。」老師就差沒叫我「回家好好想一想」,但我聽得出來他的惋惜。


那天晚上我感到很難過,那種難受像是失去一種心愛的物品一樣,我想,是孩子與我之間的信任正逐漸消失。我不想與孩子的關係建立在打罵之上,我很焦慮。而且,我好想念BOY繞著我轉圈圈討論事情的景象。


每個人都告訴我,孩子在家的脾氣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,可是無論別人怎麼形容這是正常行為,我都一概把他當作無理取鬧,挑戰公權力。我不容許如此,我從小是這樣,一直到大,一直到我結婚,我都視為理所當然,所以,我是一個乖孩子,缺少了判斷力也不能喜怒哀樂行於色的孩子。


我「已經」不怪我的父母了(我曾經埋怨他們),那個時代他們必須如此,都過去了。現在我能做的,是找回原來的我,找回最初那一剎那的感動,對於我的孩子。


初春,人本就寄來父母成長班資料,當時尚在猶豫,因為十一堂課為期兩個半月,雖然每個星期才一堂課,但是這半天,家裡的小乖該安置何處?老公說他可以帶,但是如果臨時有客戶或是要送貨,這小傢伙該如何是好?最後商請媽媽帶半天,下了課再去接孩子,否則上了年紀的媽媽帶這個好動又會「欺負」婆婆的小東西,一天下來肯定累垮。


因為與BOY的這件事導致我不再猶豫而立刻報名這課程,目前已經過了第五堂課,期間,急於想將所聽所學立即用在孩子與家庭上,有時抓不住竅門,但只要請教人本老師,都能奇妙的將孩子所有行為合理化,能幫助我找出原因,找出適合的方式來對待親愛的孩子。


愛孩子,要等待,要時間,要放下身段與孩子一同成長,更要一個好方法,來疼惜孩子,疼惜自己。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drey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