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我看完「敎出好兒子」一書之後,我才發現,原來洪蘭老師早翻譯過「養男育女調不同」以及「浮萍男孩」兩本書。我以為,浮萍男孩是一部電影呢!哈哈!
四年前,有一位醫師和一位老師建議我帶BOY去看小兒心智科,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,而我也沒這麼做。他們安慰我,只要做個測驗,必要時服用藥物即可,沒什麼大不了。現在,我終於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意思。原來BOY被懷疑有情緒障礙。的確,他在很多地方都有情緒失控的狀況發生。
認識魚兒以後,我並不認為他是一個難以相處的孩子,他只是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想法。我甚至懷疑(完全個人想法,因為他確實做過檢測),他是不是不需服用藥物,只要一個符合他個人發展的課程表,和一個懂他的老師。如我所料,他下學年要轉學了,這對他是好的。
四年過去,BOY仍時時丟情緒炸彈過來,我總是看招接招,接準了,找個引爆箱引爆,我們可以安然度過好幾個星期。如果哪次我失手,炸彈爆炸,我也會在事前穿好防彈衣,以防兩敗俱傷。真的不小心受了傷,也記得清理包紮傷口,等待復原。
不管他有沒有問題,他都是我兒子。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同樣的心情,也絕對不會相信自己的孩子「有問題」。孩子在學,父母也在學,如果父母把身段與心智調整至孩子的高度,與孩子一同看世界,相信父母的期望相對降低,而孩子的壓力也絕對減少。
如果,孩子真的需要協助,千萬不要感到不好意思,千萬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,因為這樣只會錯失孩子學習的機會,也浪費了政府的苦心,請多方面的尋求幫助。有些學校在小二會有智力測驗(因為小一生尚在適應新生活,很多學習與經驗上的不適應,測驗結果只能當參考),這時候就可以採信導師的建議,因為有非常多的例子是由小學老師發現之後通知家長,孩子才得到真正實質上的協助。
十八位孩子,五位弱勢族群,即便如此,孩子們都很快樂。他們不在乎成績好壞,只在乎有沒有朋友。一支鉛筆或是一只橡皮擦,都可以是他們掌上的寶物。他們看卡通,但是沒有戰鬥陀螺,一樣可以用膠帶軸製作戰鬥工具。他們每天與自然做朋友,有蟬鳴鳥叫陪伴讀書,與隨處可摘的芒果,還有一地掃不完的榕樹葉。這一切,陪伴他們長大的,全都是來自上天的禮物。
我沒有立場評判他們幸福與否,不論來自都市或是鄉村,他們全都是我們的孩子。
留言列表